追诉时效变更与罪刑法定原则——比较法视野下的分析和思考Alteration of Prosecution Limita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Legality:An Analysis in the Context of Comparative Law
周维明;
摘要(Abstract):
追诉时效是一种介于实体刑法和诉讼法之间的法律制度:其根据主要存在于实体法,但其效果被局限于程序法部分。从罪刑法定原则的视角来看,追诉时效变更的溯及力应当区分为针对已过追诉时效行为的真正溯及和针对未过追诉时效行为的不真正溯及。对于前者,不利于行为人的追诉时效变更没有溯及力;对于后者,不利于行为人的追诉时效变更具有溯及力。
关键词(KeyWords): 追诉时效;溯及力;事后法;罪刑法定;比较法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20年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非法集资涉案财产追缴与返还问题研究”(2019A5708);; 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刑事诉讼制度重大改革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17ZDA127)的子课题“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Authors): 周维明;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参见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565页。
- [2]参见原田和往:《公訴時効制度に関する実体法説的説明について》,岡山大学法学会雑誌第64巻第2号(2014.年12月)。
- [3]Vgl.Satzger,Helmut.(2012).Die Verjhrung im Strafrecht.JURA-Juristische Ausbildung.34.10.1515/jura-2012-0094.
- [4]参见萩原滋:《公訴時効の延長·廃止と罪刑法定主義》,白山法学第7号,2011。
- [5]德国于1979年废除谋杀罪的30年追诉时效,日本于2010年3月正式废除最高可判死刑的抢劫杀人、杀人等行为的25年诉讼时效,韩国于2015年7月正式废除一级谋杀罪的25年追诉时效限制。
- [6]Vgl.Satzger,Helmut.(2012).Die Verjhrung im Strafrecht.JURA-Juristische Ausbildung.34.10.1515/jura-2012-0094.
- [7]Stogner v.California,123 S.Ct.2446(2003),BVerGE 26,26 9,S.284ff(1969).
- [8]参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第六批指导性案例》,载《检察日报》2015年7月10日,第3版;黄河、覃建峰、刘涛:《核准追诉案件办理疑难问题探析》,载《人民检察》2019年第23期。
- [9]参见鈴木茂嗣:《刑事訴訟法の基本問題》,成文堂1988年版,第120頁以下。
- [10]Vgl.BGHSt 2,300;BGHSt 50,138,139f.;BVerfjG'NStZ 2000,251;Roxin/Schünemann,Strafverfahrensrecht,28.,neu bearbeitete Auflage,C.H.BECK 2014,S.147.
- [11]参见金子章:《公訴時効制度の存在理由についての一考察》,横浜経済法学19巻3号(2011)。
- [12]参见[德]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法教科书》,徐久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1087页。
- [13]Vgl.Satzger,Helmut.(2012).Die Verjhrung im Strafrecht.JURA-Juristische Ausbildung.34.10.1515/jura-2012-0094.
- [14]同前注[1],第57页。
- [15]本文所指的追诉时效变更的溯及适用,若无特别说明,仅指新增、延长、废止或条件变更这样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适用。
- [16]例如,《刑法修正案(九)》将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国家法律实施罪法定最高刑由15年有期徒刑提高到无期徒刑,这就意味着行为人的追诉时效从15年延长到了20年。
- [17]Vgl.Hans-Ludwig Schreiber,Gesetz und Richter:zur geschichtlichen Entwicklung des Satzes nullum crimen,nulla poena sine lege,Metzner 1976,S.219f.
- [18]Vgl.Bernd Schünemann,Nulla poena sine lege?,De Gruyter 1978,S.25f.
- [19]Vgl.Wessels/Beulke,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41.,neu bearbeitete Auflage,C.F.Müller Verlag Heidelberg 2019,Rdn48.
- [20]1979年《刑法》第77条规定: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1997年《刑法》第88条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很明显,1979年刑法对不受追诉期限限制的情形的规定远比1997年刑法严格。
- [21]该案的要旨指出:1997年9月30日以前实施的共同犯罪,已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限制。司法机关在追诉期限内未发现或者未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应当受追诉期限限制。
- [22]由于篇幅限制,本节仅以最精炼的方式介绍案情、裁判要旨和立法理由。
- [23]Vgl.Hans-Ludwig Schreiber,Zur Zulssigkeit der rückwirkennden Verlngerungvon Verjrungsfristen früher begangener Delikte,ZStW,1968.
- [24]RGSt 32,247(1899).
- [25]RGSt 76,159(1942).
- [26]BVerfGE 25,269(1969).
- [27]United States v.Chandler,66 F.3d 1460(1995).
- [28]Miller v.Florida,482 U.S.423,107 S.Ct.2446,96 L.Ed.2d 351(1987).
- [29]Falter v.United States,23 F.2d 420,425-26(2d Cir.1928).
- [30]Stogner v.California,123 S.Ct.2446(2003).
- [31]Calder v.Bull,3 U.S.3 86(1798).
- [32]Vgl.Claus Roxin,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Band I:Grundlagen·Der Aufbau der Verbrechenslehre,Verlag C.H.Beck München 2006,S.121f.
- [33]在我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权的除外。
- [34]Roxin/Schünemann,Strafverfahrensrecht,28.,neu bearbeitete Auflage,C.H.BECK 2014,S.147.
- [35]Vgl.Satzger,Helmut.(2012).Die Verjhrung im Strafrecht.JURA-Juristische Ausbildung.34.10.1515/jura-2012-0094.
- [36]应当承认,拘役与有期徒刑是两类不同的主刑,正如有期徒刑与无期徒刑、死刑在追诉时效中所体现出来的差异一样,最高刑为拘役与最高刑为有期徒刑在追诉时效中也应当有区别。参见董丽君、赖早兴:《追诉时效制度适用中的疑难问题》,载《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 [37]参见张建军:《刑法需增设管制拘役追诉期限》,载《检察日报》2017年5月17日第,3版。
- [38]参见董丽君、赖早兴:《追诉时效制度适用中的疑难问题》,载《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 [39]Vgl.Satzger,Helmut.(2012).Die Verjhrung im Strafrecht.JURA-Juristische Ausbildung.34.10.1515/jura-2012-0094.
- [40]1997年《刑法》第44条和47条规定,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拘役或有期徒刑1日。
- [41]参见陈伟:《法定刑调整后的追诉时效问题及其澄清---以最高人民法院“答复”为中心的考察》,载《环球法律评论》2018年第2期。
- [42]参见曹莉:《漏罪的追诉时效如何计算》,载《中国检察官》2019年第3期。
- [43]有观点认为,1997年《刑法》第88条第1款属于追诉期限的延长,参见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569页。实际上,追诉期限的延长是指将有限期的追诉时效再延长一个确定的期限。1997年《刑法》第88条第1款其实更适合称为追诉时效的终止,参见王登辉:《追诉时效延长抑或终止---〈刑法〉第88条之教义学解释及其展开》,载《当代法学》2016年第2期。本文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追诉期限延长”这一术语。
- [44]1997年刑法除此之外还规定了行为人必须有“逃避侦查或审判”的行为,但是对于什么是“逃避侦查或审判”,理论界与实务界存在激烈争议。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不属于本文的范围,为集中论述本文的主题,本文在这里假定,本节所讨论的情况均存在“逃避侦查或审判”的行为。
- [45]参见曲新久:《追诉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研究》,载《人民检察》2014年第17期;王登辉:《追诉时效延长抑或终止---〈刑法〉第88条之教义学解释及其展开》,载《当代法学》2016年第2期。
- [46]根据王勇检察官的介绍,在2019年全国刑检培训班上,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厅元明厅长在讲授《关于重罪检察的几个问题》时就《时间效力解释》第1条的解释持如下观点:1997年刑法生效前已经超过追诉期限的情形,适用1979年《刑法》第77条决定是否追诉;追诉期限跨越到1997年刑法施行之后的行为,适用1997年刑法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决定是否追诉。这一立场与最高人民法院的立场已经没有什么不同。参见王勇:《从南医大女生被害案看追诉时效之运用》,载“法律读库”公众号,2020年2月28日访问。
- [47]参见黄河、覃建峰、刘涛:《核准追诉案件办理疑难问题探析》,载《人民检察》2019年第23期。